第195章 狂风暴雨(四)-《大明1521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西城是一座崭新的新城。

    一五二三年的北京城,还只有内城,外城还没有开始修建。

    但城外并不是没有人住,刚开始的时候,因为南河的关系,底层的人多住在城南。

    另外三面虽然也有人住,却不似南城这般热闹。

    但是自从大明重工集团地质矿物局在西山发现了煤,皇上又将几万兵丁转入大明重工集团。

    大明重工集团的工资,那可不是一般的高。

    似乎是一夜之间,西城那些房子就如雨后春笋般的钻了出来。

    渐渐的变成了比南城还大的规模。

    有了人居住,自然各种商贩也都跟着出现了。

    西城越发变的热闹,就连在东郊报恩寺园林项目上的那些工人,也有很多宁愿多跑些路也住到了西郊来。

    快速发展起来的居民区,相比南城这种慢慢型成的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规划的好。

    整个西城的布局,四纵三横的大道,方方正正,其间穿插着无数的小胡同。

    比起南城的混乱脏杂,西城要干净整洁的多。

    要论西城最显眼的建筑,还是彭氏商社的那座红顶白墙的城堡。

    但除了那座人们嘴里的“小白楼”以外。

    最繁华的地方,莫过于靠近阜成门的那一片。

    因为进了这道门,就是内城的西城区,那可是集中了朝中多少官员居住的老城区。

    那些人的消费能力,要比城外这些工人要高一些,但生活也远没有富裕到东城区那些达官贵人的程度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要消费,宁愿穿过这道城门,到外面来消费,自然也就带动了这一片的消费档次。

    特别是阜成门外的东南边,就是大名鼎鼎的玉渊潭,从金朝起就是一块宝地。

    潭水碧波荡漾,柳堤环抱,更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集聚于此,吟诗作对,把酒言欢。

    要从艺部,去彭氏商社,要么走西直门,要么走阜成门,只有这两条道,而走阜成门要近一些。

    阜成门外,玉渊潭边上,有座三层的小楼,虽为酒楼,外人却不得而入。

    需要有本楼贵宾邀请,方可入内,除此之外概不接待。

    所以平日里,这悬着【吹面不寒】门匾的酒楼,看起来就有些冷冷清清。

    今日这酒楼靠街的露台上,恰好有两人正在迎风饮酒,风吹过湖面,自然带来一股凉气,还有垂柳的青香。

    但那俩人的注意力,却不在这酒上,而在城门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身穿淡青色长衫的人似是等的急了,不断的挥舞着手里的折扇。

    这折扇本是文人装饰高雅之用,真的用来扇风,却就粗俗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